奶瀉犢牛的護理及治療方法
來源:中國養(yǎng)殖網 編輯:佚名 更新于:2016-7-11 閱讀:
喂好懷孕期母牛
母牛懷孕后,在生理上排他性強,免疫功能下降,體質虛弱,抗病力低下,因此,要喂好懷孕期母牛,喂給多品種、營養(yǎng)全的配合飼糧,保證胎兒蛋白質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E和硒、食鹽、骨粉及青飼料的營養(yǎng)需要。還要喂給小蘇打等緩沖劑,可按采食量的0.7%~1.5%計算喂給。喂給干草的數量不能減少,保持牛的良好食欲。母牛孕期的飼糧要保持相對穩(wěn)定,不突然更換飼料,保持好的奶質,否則易引起犢牛下痢。
徹底消毒產房環(huán)境
病牛和能排出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帶菌動物是犢牛奶瀉的主要傳染源。犢牛初生后在短時間內大腸桿菌就能隨奶和食物經消化感染發(fā)病,環(huán)境不衛(wèi)生、污染臍帶也能感染發(fā)病,因此,母牛產前一個月就要把產圈徹底消毒,凈化環(huán)境。母牛臨產時更要把牛體、后軀、乳房洗凈消毒,以免感染新生犢牛。切忌養(yǎng)牛無產房、消毒不徹底和走過場及不堅持定期消毒。
給孕牛注射大腸桿菌疫苗
給懷孕期的母牛注射大腸桿菌疫苗,應注射當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菌株所制成的菌苗,對犢牛的腹瀉病有一定的預防效果。給出生后的新生犢牛注射大腸桿菌高免血清,也有預防犢牛腹瀉的效果,可使犢牛度過3日齡內奶瀉最易感染發(fā)病的最初幾天。切忌用非當地流行的大腸桿菌菌株制備的菌苗注射。
注射犢牛母牛血
犢牛出生后,為增強其抵抗力,在犢牛皮下注射脫纖的母牛血100毫升~150毫升或靜脈注射母牛血150毫升~300毫升,可明顯提高新生犢牛的抗病力,有利于初生犢牛奶瀉的預防。
注射犢牛初乳
可及早給新生后的犢牛肌肉注射30毫升~50毫升無菌初乳,據張健永試用對犢牛大腸桿菌病有95%以上的保護率。方法是把無菌的初乳經肌肉分點注射,每日一次,連用3日。切忌使用過晚,因為新生犢牛3日內是大腸桿菌最易感染的發(fā)病期。
提高犢牛免疫力
新生犢牛離開溫暖和營養(yǎng)供給的母體,遇到的外界環(huán)境應激大,不適應,沒有抵抗力,應盡快喂給初乳,以獲得自身保護的免疫力,更是預防犢牛奶瀉最有效的一招。因為產下3天后的常乳中免疫球蛋白已消失,喂奶晚了,就不能獲得足夠的免疫力。初乳更要喂足,因為每頭犢牛至少要食入14克以上的免疫球蛋白才能防止大腸桿菌敗血癥。正確的喂奶方法是每次喂奶前,應先去掉含菌多的頭兩把奶,發(fā)現奶稠或過稀,應加少許小蘇打再喂,要及時調整母牛飼糧,改善奶質,有預防奶犢拉稀的效果。切忌喂奶犢初乳不得法和饑飽無度。
12
上篇:
下篇: